張國華副校長 推介 1
21世紀最珍貴的就是「創造力」與「想像力」。香港的學生在很多國際性的學習成就評量比賽中都名列前矛。但是教育界及社會人士均認同一個事實:在創造力與想像力方面仍有不足。耶魯大學的Sternberg (1996) 列舉了25個教師鼓勵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方法,可謂琳瑯滿目。但是老師可以如何去實現?非有足夠的教學技巧和內容不可。陳偉民與祈明輝的「創意教學──理化篇」恰好切合這個需要──從教學方法及內容而達到促進學生創造力與想像力。 作者提出了6個創意教學的實施方式──生活化、故事化、科學化、實用性、整合性與科學遊戲。全書有16個單元是上述6個方式的具體例子,本書不談教學理論,直接訴諸自己的教學心得精華。以具體活動呈現他們的理想教學方式。 6個創意教學的實施方式 1. 生活化 探討日常生活中看得到的現象,以生活中隨手可得的用品為教具,最易引起學生共鳴。例如在本書中【透鏡焦距的簡易測量】即讓學生可以用簡易的方法,動手測量同學鼻梁上近視眼鏡的焦距 (目前國中學生罹患近視的比例太高了)。 2. 故事化 明明是上課,但如以一段故事為開場白,效果絕對不同。本書中【墨跡會說話】、【大廚師和他的甘藍菜】就是把教學內容不著痕跡地編成一段故事,在故事內容及解謎過程中即可完成教學。本書【誓約升天】也以一個真實故事為開頭,討論熱對流現象。 3. 科學史 在理化教學的過程中,若能適時引入科學史上的一些小故事,不但可引發學生興趣,也使學生能學習到科學家的研究精神。本書中【好用的真空罐】即引入馬德堡半球與托里切利實驗,加深學生對大氣壓力的了解。 4. 實用性 許多學生常問:「我為什麼要學理化?學理化有什麼用?」也有少數老師不斷向學生宣告:「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試。」如果學生能在理化課學到生活上、工業上或各行業實用的技巧,學習對他而言就非常有意義。本書中【採集指紋】介紹了警探常用的技術及其背後的原理,相信學生學習起來自會興趣盎然。 5. 整合性 自然界的現象錯綜複雜,不能固守某一學科或單方面的考慮,往往要面面俱到,才能看見事實的真相。你能想像乾電池的驗電條變色這一簡單的現象,能引發多麼廣泛的思考層面?請參考本書【電池測電條】篇。 6. 科學遊戲或玩具 最大的樂趣就是「玩」,玩與學習絕對不衝突,在本書中【神奇畫板】就是一個很有趣的玩具,但是從其中可以學習到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及性質;【好大的分力】則可讓師生間來一場拔河,拉近師生距離,真正做到寓教於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