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皇朝的興亡盛衰,都有其一定的規律。研習歷史的目的,也是透過認識和瞭解歷史發展的軌跡,從而分析和批判歷史的功過,並吸取箇中的教訓。陳文德在《北宋危機管理》一書中,就是以現代管理者的角度,把北宋皇朝理解為一所「公司」,並就不同管理者─包括皇帝、宰相和將領的管理作風,以現代管理學的角度,分析北宋皇朝的成敗得失,對歷史研習而言,主題是一新穎的嘗試。同學閱畢此書,必定對研習中國歷史有截然不同的體會。同時可嘗試從作者的角度,分析其他皇朝的興衰,我相信一定相當有趣呢。
這本書是一本值得我深思的作品。 「1587年」,一個平平無數字。正如言本書英文譯名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但這年頭所癹生的種種事情,郤代表和反映了中國傳統社會制度的特點,同時勾了我們對近數百年中國歷史發展的反思。 書中以六個主要人物為主線,包括萬曆皇帝、首輔張居正、申時行、名將戚繼光、清官海瑞和思想家李贄等六人的生平寫照,勾劃出明代中後期社會和政治形態。作者透過對六個人物生平的描述,從正面和側面析述了中國在君主極權下的政治生態:由張居正的死後遭清算、申時行企圖以彈性的態度謀求生存空間,最後也是失敗;其他人物都企圖以其獨特的方式突破當時社制度,甚至是整個宫僚集團的限制,但最後都沒有成功。 大家可能會問:這本書不過是一本反映明代君主專制和社會政治的歷史書而已,有何獨特之處?我可以說,如果你認為一個獨裁政權可以主宰一切,從書中萬曆皇帝的一生當可獲得一點啟發。 這本書無疑是一本歷史書,但他具有極強的現意義。尤其是它能以當明代君主集權制度為起點,說明純以個人的力量妄想動搖龐大的官僚架構和文官集團的既得利益是不可能的事。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在百多年前的歷史事實和現代的政治社會狀況,是否有其相似的地方? 本書是1999年全港「十本好書」之一,推薦人是時任公務員事務局長的林煥光先生,回想林先生當年擔任職位再看這本書,讀者可能又另有一番體會了。這本書除中文版外,尚有英文、法文。日文和德文譯本,可見這本書的可讀性甚高。 我誠意向各位推薦這本書。
作者在前言中說:「不能讓年輕人讀《水滸傳》(因為會更加叛逆),不能讓大人讀《三國演義》(因為會更加狡猾)」。今次欲介紹的書籍,正是這本令人「更加狡猾」的《三國演義》的參考讀物,它以《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和《資治通鑑》等為基本資料,令讀者更清楚瞭解《三國演義》中各場戰役的前因後果。 這本書的最大特色乃透過引用正史的資料,清楚指出歷史事和小說情節間的差異,令讀者更能細味和體會作家如何把自身的想象建構在歷史場景中,又能如此天衣無縫。 其次,書中透過各種圖表以便更能表述複雜的戰役過程和人脈關係。在介紹戰役過程方面,作者利用精美的地圖把羣雄割據的形勢和行軍路線形象化地呈現在讀者眼前,再配合文字上的表述,相信讀者對各大戰役都能有更深入的掌握。在介紹人脈關係方面,作者則運用了概念圖來剖析三國時代錯綜複雜的關係,例如劉備和曹操的關係就是透過作者的概念圖,清楚交代了劉備如何背叛曹操轉投袁紹,再投靠劉表的過程,深入淺出,令讀者更易明瞭。 我深信這本書除了是眾多「三國迷」的恩物外,作為一本三國時代歷史的入門讀本,對熱愛中國歷史的同學們也是不錯的選擇。
|
|